一、子宫肌瘤从何而来?有何表现?
肌瘤本质是子宫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形成的实性团块,确切病因未明,但雌激素的刺激作用显著。多数肌瘤初期默默无闻,常在体检中被发现。当它“活跃”时,可能带来:
· 月经改变: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是最典型信号,严重者可致贫血、乏力。
· 压迫症状:前壁肌瘤压迫膀胱致尿频尿急;后壁肌瘤压迫直肠可能便秘;巨大肌瘤甚至影响肾脏。
· 下腹不适:腹胀、下坠感,或触及腹部包块。
· 生育影响:部分位置特殊的肌瘤(如黏膜下、压迫输卵管的)可能影响怀孕或增加流产、早产风险。
二、如何揪出它?诊断有“利器”
· 妇科检查:医生通过双合诊可初步感知子宫增大、形态不规则或触及结节。
· 超声(首选):经阴道或腹部超声经济便捷,能清晰显示肌瘤位置(浆膜下、肌壁间、黏膜下)、大小、数目及血流信号,是筛查和随访主力。
· 磁共振(MRI):对肌瘤位置、性质及与周围关系分辨率更高,尤其适用于肌瘤巨大、位置特殊、需手术精细规划或怀疑恶变(极罕见)时。
· 宫腔镜检查:直视宫腔,精准诊断黏膜下肌瘤及内膜情况。
· 病理检查(金标准):手术或活检后最终确诊。
三、如何应对它?策略因人而异
治疗并非“一刀切”,需结合症状、年龄、生育需求、肌瘤特点综合考量:
1. 观察随访(重要选项!):若肌瘤小、无症状(尤其是围绝经期女性),定期复查(如每6-12个月超声)即可。绝经后肌瘤常自然萎缩。
2. 药物治疗:
目标:缓解症状(如减少出血、纠正贫血)、缩小子宫体积(为手术创造条件)或暂时性控制。
常用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短期使用)、孕激素类药物、止血药、铁剂(纠正贫血)。药物效果常为暂时性,停药后肌瘤可能反弹。
3.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肌瘤引起明显症状(月经过多致贫血、压迫症状等)、肌瘤快速生长、影响生育、怀疑恶变。
手术方式:
肌瘤剔除术:保留子宫,适用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或子宫的妇女。可经腹腔镜(微创,恢复快)、宫腔镜(适合黏膜下肌瘤)、开腹(肌瘤巨大或位置复杂)进行。
子宫切除术:根治性方法,适用于无生育要求、症状严重、肌瘤多发或怀疑恶变者。
同样可选腹腔镜或开腹路径。
4. 微无创治疗(新兴选择):
子宫动脉栓塞术(UAE):介入放射科医生操作,阻断肌瘤血供使其缩小。适用于症状性肌瘤、不愿手术或手术风险高者,可能影响卵巢功能及生育力(需充分评估)。
聚焦超声消融(FUS):体外利用超声波聚焦能量“烫死”肌瘤组织,无创口。对肌瘤类型、位置、大小有较严格筛选。
四、医生特别叮嘱
· 勿恐慌,但需重视:肌瘤绝大多数为良性,定期随访是关键。若出现月经异常改变、盆腔压迫感或肿块,请及时就医。
· 拒绝“过度治疗”:无症状小肌瘤通常无需干预,警惕非正规机构的夸大宣传。
· 个体化选择:最佳治疗方案需与医生深入沟通,结合自身情况(年龄、症状、生育计划)共同决策。
长期管理:即使手术剔除,肌瘤仍有复发可能(尤其是多发、年轻女性),术后仍需遵医嘱定期复查。
妇科/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