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基孔肯雅热高发期,这是一种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关节剧痛和皮疹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为了让大家有效预防,我们整理了这份防控指南。
认识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感染后,患者通常在3-12天内发病,除了发热、关节痛外,还可能出现头痛、肌肉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少数患者关节疼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如何诊断基孔肯雅热
1、对于急性发热伴多关节疼痛的患者,尤其是近期从已知病毒传播地区返回的旅行者,应考虑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可能。
2、实验室检测:主要通过检测血清或血浆中的病毒、病毒核酸或病毒特异性抗体。从患者血清中检出基孔肯雅病毒RNA或分离到病毒可确诊。
核心防护:避免蚊虫叮咬
预防基孔肯雅热,最关键的是减少蚊虫叮咬。户外活动时,应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袖口、裤脚扎紧;暴露的皮肤和衣物上要喷涂含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等成分的驱蚊剂。居家时,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尤其是儿童和老人),傍晚和清晨蚊虫活跃时段尽量减少开窗。
源头控制:清理蚊虫孳生地
伊蚊喜欢在小型积水中孳生,清除居家及周边环境的积水是防控的根本措施。要定期翻盆倒罐,清理阳台、花盆托盘、废旧轮胎等容器中的积水;疏通下水道、排水沟,防止淤堵积水;储水容器要严密加盖,饮水机水槽及时清理;废旧垃圾要密封后妥善处理,避免形成积水洼地。
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
如果在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后,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和蚊虫暴露史。目前该病尚无特效疫苗和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如退热、止痛、休息等,多数患者可在数周内康复。
防控小贴士
社区应定期开展灭蚊行动,对公共区域进行蚊虫消杀。
企业单位要落实“门前三包”,保持环境卫生,清理积水。
旅行前查询目的地疫情信息,做好个人防护准备。
清除蚊虫孳生地,远离基孔肯雅热!
门诊部/王君梅 郭梦婷 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