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晨光照进诊室,落在诊桌那面锦旗上,“医德高尚 医术精湛”的金色字迹在光线下显得格外醒目。这是患者雷女士(化名)近日送给我院临床心理科范昕昕医生的特别礼物。
“我终于能睡个整觉了”:一场与焦虑的“拉锯战”
57岁的雷女士曾饱受焦虑障碍和睡眠障碍的困扰长达两年。一个月前,雷女士前来就诊。她描述在两年多前绝经后,加上带孩子的压力,开始出现烦躁不安、性子急、易怒发火、潮热、出汗多、情绪不稳定等症状。她还反复感到左胸痛并放射至左肩,身体乏力,失眠严重,有时几乎整夜无法入睡,但白天却没有明显嗜睡感。
雷女士的丈夫补充道:“她整个人瘦了十多斤,家里气氛紧张得像绷紧的弦,我真担心她哪天会撑不住。”经过详细问诊和专业的心理评估,范医生确诊雷女士为“焦虑障碍、睡眠障碍”,并为其制定了“药物+认知行为治疗+物理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
“一开始我半信半疑,总觉得焦虑症是‘心病’,吃药能管用吗?”雷女士坦言。真正让她放下戒备的,是范医生一次又一次的耐心鼓励、家庭系统的支持,以及她逐渐学会的放松技巧、转移注意力等方法。
“原来您连我上周因为家里没人做饭会失眠都记着,”雷女士红着眼眶说,“范医生每次都会花20分钟和我聊生活细节,教我区分‘现实问题’和‘想象灾难’,还推荐了适合我的呼吸训练法。现在我能明显感觉到,心里那团乱麻在慢慢解开。”
“治病更要治心”:用专业与温度筑牢心理防线
作为经验丰富的临床心理科医生,范医生始终秉持一个信念:“焦虑不是软弱,而是心灵发出的求救信号。我们不仅要缓解症状,更要帮助患者找到内心的力量。”
这面锦旗的背后,是她带领团队践行的“全周期心理支持”模式:初诊时通过“共情式倾听”打破病耻感;治疗中结合患者的职业、家庭特点定制个性化方案,例如为职场人设计“碎片化放松训练”,为全职妈妈设计“亲子互动减压法”;康复期则通过“家庭工作坊”帮助家属理解疾病、学会提供支持。
这面锦旗,不仅是患者对医生的感谢,更是对我院临床心理科“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治疗模式的肯定。近年来,临床心理科团队深耕焦虑、抑郁等常见心理问题的诊疗,开设了“青少年心理门诊”“睡眠心理门诊”“心理咨询门诊”等特色专科,服务患者超万人次,帮助数千个家庭走出了心理阴霾。
“心理问题就像感冒,可防可治,但需要早发现、早干预,”范医生提醒,如果出现持续情绪低落、失眠、躯体不适(如心慌、头痛等)超过两周,且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科室位置:
玉溪市人民医院1号楼三楼07区临床心理科门诊
诊疗时间:
每周上午 08:00-11:30
下午 14:00-17:30
咨询电话:
0877-2027031,0877-2027037
临床心理科/施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