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双手,是探索世界的工具,也是连接生活的桥梁。然而,这份频繁的“亲密接触”也让它成为病菌传播的“高速公路”——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时刻潜伏在门把手、电梯按钮、手机屏幕这些我们日常接触的物件上,伺机通过我们的双手入侵身体。
别小看一次洗手:它是成本最低的“健康疫苗”
正确洗手,堪称公共卫生领域最经济高效、效果显著的“疫苗”。它能迅速清除手上绝大多数病原体,是阻断病菌传播链、预防呼吸道疾病、消化道感染的关键环节。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用肥皂和流动水认真洗手,能显著降低腹泻类疾病发病率,呼吸道感染风险减少近四分之一。尤其在流感季节、传染病流行期,勤洗手、会洗手更是守护个人与群体健康的核心防线。
这些关键时刻,请务必按下“洗手暂停键”:
“进口”前后:进食前、用餐后;准备食物前、接触生肉生蛋后;
“出口”之后:如厕后、更换尿布后;
“公共接触”后:触摸电梯按钮、扶手、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后;
“健康守护”前后:探望照料病人前、后;处理伤口或病人分泌物后;
“污物处理”后: 倒垃圾、接触动物或清理其排泄物后、接触脏污物品后。
七步洗手法:科学清洁,一步都不能少
仅仅用水冲一下?远远不够!只有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七步洗手法”,才能确保双手的每个角落都得到彻底清洁: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7、螺旋式擦洗手腕,交换进行。
关键细节决定成败:
时间保证:整个洗手过程应持续不少于20秒(大概相当于唱两遍“生日快乐歌”的时间)。
流动水优先:务必使用流动的清水。
肥皂/洗手液必备:配合使用肥皂或洗手液,能更有效地祛除油脂和污垢,带走病菌。
勿忘“干手”:洗后使用干净毛巾擦干或自然风干,湿润环境更易滋生细菌。
健康不是偶然的运气,而是每一天微小习惯的累积。正确洗手,这看似简单平凡的举动,实则是我们对抗病菌最直接、最有力的武器。每一次20秒的认真清洁,都是对自己和他人健康的负责。让“七步洗手法”成为我们无需思考的本能,让干净双手成为健康生活的起点。健康防线,从手开始——你今天的认真洗手,就是明天安然无恙的保障。
急诊外科/李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