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头部--玉溪市人民医院
首页>>科室导航>>外科系统>>急诊外科>>健康宣教
​冷敷or热敷?痛风发作的救命答案,90%的人都选错了!
发布时间:2025-06-27

很多痛风患者在关节急性发作、疼痛难忍时,会习惯性地采用热敷(如用热毛巾、热水袋,甚至用烤灯照射)的方法,期望通过“活血化瘀”来缓解疼痛。然而,这种做法往往事与愿违,不仅不能减轻痛苦,反而会火上浇油,加剧红肿热痛,延长发作时间。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深入理解痛风性关节炎的本质

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核心在于尿酸盐结晶引发的剧烈炎症反应:

1、尿酸盐沉积:当血液中尿酸水平长期过高(高尿酸血症),过饱和的尿酸就会析出针状的尿酸盐结晶(单钠尿酸盐,MSU),沉积在关节滑膜、软骨、关节囊及周围组织中。

2、炎症风暴:这些结晶被身体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来入侵者”,触发强烈的炎症级联反应。大量免疫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被募集到沉积部位,试图吞噬这些结晶。

3、炎症介质释放:在吞噬过程中,免疫细胞会释放一系列强效的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缓激肽、组胺等)。

4、典型症状产生:这些炎症介质导致:

血管扩张:局部毛细血管大量扩张,血流增加。

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壁“漏洞”变大,血浆成分渗出到组织间隙。

组织肿胀(水肿):渗出液积聚。

发红(充血):扩张的血管带来更多血液。

发热:局部代谢活动增强,血流增加。

剧烈疼痛:炎症介质直接刺激神经末梢,肿胀压迫神经,同时机械感受器敏感性增高。

热敷:为何是“火上浇油”?

热敷的核心作用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血管扩张。然而,在痛风急性发作期,这恰恰是最不应该做的事情:

1、加剧血管扩张:热敷会使本已扩张的毛细血管进一步扩张,血流量更大。

2、增加渗出和肿胀:扩张的血管加上通透性增加,导致更多的炎症介质和血浆成分渗出到关节及周围组织,使肿胀(水肿)更加严重。

3、“运输”更多炎症因子:增加的血流会将更多的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运送到炎症部位,使炎症反应更加剧烈和广泛。

4、升高局部温度:痛风发作部位本身温度就较高,热敷会进一步提高局部温度,可能(理论上)降低尿酸盐的溶解度(尽管这不是主要因素),更关键的是高温环境本身会加速炎症反应。

5、加重疼痛:更严重的肿胀会压迫神经末梢,更强烈的炎症刺激会显著放大疼痛信号。同时,扩张的血管对疼痛的敏感性也会增加。

因此,热敷在痛风急性期非但不能“活血化瘀”止痛,反而会显著放大炎症反应的所有环节(红、肿、热、痛),让患者痛上加痛。

科学应对:冷敷是急性期的关键

与热敷相反,冷敷是痛风急性发作期推荐的物理处理方法,其作用机制科学且有效:

1、收缩血管,减少渗出:低温促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从而显著减少炎症介质和血浆成分向组织间隙的渗出,从源头上减轻肿胀(水肿)。

2、降低神经敏感性,缓解疼痛:

减缓神经传导速度:低温能降低痛觉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

降低痛阈:提高痛觉神经末梢的兴奋阈值,使其不那么容易被刺激激活。

减少组胺释放:如原文所述,冷敷能减少组胺等致痛、致痒物质的释放。

麻木作用:低温对局部感觉神经有暂时的“麻痹”或“镇静”效果。

3、降低局部代谢率和耗氧量: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对组织的进一步损伤。

4、减轻发红和发热感:通过收缩血管和降低局部温度来实现。

冷敷的正确操作指南:

1、材料选择:

冷毛巾:用冷水(约10-15°C,不是冰水)浸湿毛巾,拧至不滴水。

自制冰袋:最佳选择是冰水混合物(约0°C)。将冰块和水按1:1比例装入密封塑料袋中,挤出空气封口。冰水混合物能提供更稳定、更温和的低温,且不易造成冻伤,比纯冰块更安全有效。

专业冷敷袋/凝胶袋:预先冷藏后使用。

2、包裹隔离:绝对禁止将冰块或冰袋直接接触皮肤!务必在外面包裹一层干净的薄毛巾、纱布或薄布(1-2层即可)。这既能保证冷传导效果,又能有效防止冻伤。

3、时间控制:每次冷敷时间建议15~20分钟。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反弹性血管扩张或冻伤风险增加。可以每1~2小时进行一次,根据疼痛和肿胀情况调整频率。

4、观察皮肤:冷敷过程中及结束后,注意观察皮肤颜色和感觉。如果皮肤变得异常苍白、青紫、麻木或刺痛感加剧,应立即停止冷敷。

5、抬高患肢:在冷敷的同时,尽量将发作的关节抬高(高于心脏水平),利用重力帮助减轻肿胀。

重要提示与常见误区:

“活血化瘀”不适用:民间常说的“活血化瘀”对于外伤淤血(如扭伤后期,通常48小时后)或慢性劳损可能有效,因为它能促进淤血吸收和组织修复。但痛风急性期是典型的急性无菌性炎症,“活血”只会“助炎”。必须分清疾病的性质和阶段。

冷敷不是根治方法:冷敷是重要的对症支持治疗,能有效缓解症状,但不能替代药物治疗。急性期应遵医嘱及时使用抗炎止痛药(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秋水仙碱)或糖皮质激素。

避免按摩和过度活动:发作关节应尽量休息,避免按摩、揉搓或负重活动,这些也会刺激炎症部位,加重损伤和疼痛。

长期管理是关键:预防痛风反复发作的根本在于控制血尿酸水平达标(通常<360 μmol/L,有痛风石者<300 μmol/L)。这需要生活方式干预(低嘌呤饮食、限制酒精尤其啤酒、多喝水、控制体重)和/或医生处方的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

何时停止冷敷:当急性发作期的剧烈红肿热痛明显缓解,进入恢复期后,通常不再需要冷敷。此时过度冷敷可能不利于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废物清除。

·总结:

痛风急性发作时的关节红、肿、热、痛,是尿酸盐结晶引发的强烈炎症反应所致。此时热敷扩张血管,如同“火上浇油”,会加剧炎症渗出、肿胀和疼痛,绝对禁止。冷敷才是科学有效的物理缓解方法,通过收缩血管、减少渗出、降低神经敏感性和局部代谢,能显著减轻肿痛。正确操作冷敷(使用冰水混合物、包裹隔离、控制时间)并配合休息、抬高患肢和及时就医用药,是应对痛风急性发作的关键一步。切记,区分炎症性质,避免“活血化瘀”的误用,并重视长期的降尿酸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痛风。

急诊外科/李海燕

编辑:王一婷
关闭
通用底部--玉溪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