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的“民族团结进步呈现新气象”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体现在新主线——确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体现在新成就——实现了民族地区和全国一道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在新任务——着眼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伟大复兴夯实基础;体现在新体制——明确国家民委归口中央统战部领导、在大统战工作格局下谋划推动民族工作;体现在新格局——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下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修订出台了国家民委“三定”规定,重塑了职能职责。我们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结合民族工作实际不折不扣落实好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
二、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三、为什么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蕴含了对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要求?
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大团结。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仅少数民族人口就有1.25亿,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因此,对于我们这个人口大国来说,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巩固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才能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思想基础。我们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体系,建立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合理照顾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坚决纠正针对任何特定民族身份的歧视性行为。
四、为什么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蕴含了对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要求?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求“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要以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实现共同富裕、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中同舟共济、携手共进。我们要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力度;支持民族地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完善沿边开发开放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
五、为什么说“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蕴含了对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要求?
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求既要抓经济社会发展,又要抓精神家园建设。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要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