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清晨穿透云层的阳光,给沉睡的大地注入希望;光,是黑夜中摇曳的烛光,帮助人们摆脱困境;光,是舞台上聚焦的绚烂,让炙热的梦想熠熠生辉;光,是书本中流淌的智慧,指引求知者探索的道路。
我心中有一道光,它是温暖的光、明亮的光、闪耀的光、指引的光、不灭的光、璀璨的光、希望的光,让我靠近光、追随光、成为光、散发光。
靠近光
16岁那年的假期,36岁的小姨不幸罹患乳腺癌,住院期间由我来陪床,术后便开始了备受煎熬的化疗,脱发、恶心、呕吐把她折磨得虚弱不堪,她不仅承受着身体的疼痛,原本开朗的她变得郁郁寡欢。一天夜里,她濒临崩溃,呻吟、恐惧让她不停地哭喊,我惊慌失措。这时,一段美妙、轻柔的音乐响起,她安静了,原来是护士将一个小音箱放在了床旁,护士拉着小姨的手,轻声细语的安抚,慢慢地她安静入睡了……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护理的魔力,“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一刻更加具象化,原来疼痛中的安慰和照料,能成为支撑生命的力量。护士不再是吓唬小孩“不听话我就给你打针”的“坏阿姨”。
高考填报志愿时,我毫不犹疑地选择了护理专业,收到录取通知的那一刻,那束光照进我的心里,温暖并指引我,让我坚定着一路生花追随光!
追随光
“孩子,你才三岁呀,就这么走了,你会怕吗?会疼吗?”这句话常常回响在我的脑海里,时隔16年我依然清晰的记得当时的场景,那是我第一次面对死亡,难过、伤心、泪水伴随着我,我努力镇定下来,擦干眼泪,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拔针,第一次的经历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实习的过程中,内心常常交织着复杂的感受,看到患者被病情折磨的模样,听到患者悲惨的故事,那一束光照进我心里,让我更加坚定地追随它。
医学生的校园生活紧张而充实,我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地汲取知识,比砖头还厚的书本,解剖学的复杂结构,生理学的抽象原理,病理学的疑难病症,还记得第一次上解剖课的恐惧和不适,第一次上实操课同学间互相扎针的疼痛和害怕,宿舍楼过道里席地而坐背书的身影,我深知医学生求学之路的艰辛和不易,但这些都没有成为我前进的阻碍,那一束光伴随我,让我一路追随成为光!
成为光
当南丁格尔誓言在礼堂响起,我成为一名护士。新的挑战接踵而来,日夜颠倒的三班倒、超负荷的工作强度、患者和家属的不理解与埋怨,常常让我疲惫不堪,但在每一次成功抢救患者,每一次耐心安抚患者的情绪后,成就感和认同感油然而生。
成为护士后,我遇到了我的伯乐高秀芳老师,在她的鼓励和栽培下,我成长为了一名中华护理学会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在“7•13”华宁重大蕈中毒事件中,在之后的ECMO联合CRRT、单纯血浆置换、双膜血浆置换、人工肝等特殊的治疗中,我充分发挥一名老党员、一名专科护士的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到重大抢救中。每次推着科室那很高、很大、重量中上水平的“高大上”机器穿梭在医院的每一个科室,为患者带去光芒的时候,我感到骄傲和自豪,那一束光再次照射到我心里,我想散发光温暖更多的人!
散发光
一袭白衣,两代传承,一句老师,倾囊相授。护理前辈把护理的温度与专业手把手、心贴心地传授给我。如今,我要散发我的光芒,让护理事业的薪火源源不断。
我耐心、细心教学,做到有内容有输出,从三查八对的严谨规范,到病情观察的细致敏锐,每一次示范都是经验的沉淀;从深夜值班时的互相陪伴,到抢救患者时的默契配合,每一次协作都是精神的延续。虽然现在我散发的光芒很微弱,我依然会继续前行,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最终汇聚成照亮生命的星河。
我心中有一道光,它点燃奋起的勇气,指引前行的方向,赋予坚持的力量,传递温馨与安宁,它永不熄灭、永远温暖!
肾内科/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