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0日,玉溪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联合康复医学科、老年医学科在市医院1号楼一楼门诊大厅开展“世界慢阻肺日”义诊活动,旨在呼吁人们远离烟草,关注呼吸健康,重视肺功能检查,提高人们对呼吸康复的认知率。
义诊现场,患者络绎不绝。参与义诊的各位医生有序地为患者进行诊治,免费为来诊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给患者和家属示范常见吸入药剂的使用方法,并为每位来诊患者发放宣传手册,耐心地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好地管理慢阻肺。
什么是慢阻肺?
慢阻肺全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进展性呼吸系统疾病。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与代谢性疾病等一起被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列为全球“慢性大慢病”,具有两高三低的特点。
1. 两高,即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目前全球约有3.8亿人患有慢阻肺,我国慢阻肺病患者约1亿人,成人慢阻肺发病率高达13.7%,是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每年致死人数超100万。
2. 三低,即知晓率低、检查率低、规范治疗率低。患病知晓率为0.9%,肺功能检查率为4.5%。慢阻肺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病情长期未得到有效地控制,未及早进行规范治疗。
慢阻肺有哪些症状?
慢阻肺常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气短、气急、胸闷)和乏力等,多于秋冬寒冷季节加重。呼吸困难是其典型症状,早期仅于剧烈活动时出现,随病情进展逐渐加重,后期甚至在进行穿衣、洗澡等日常活动时都会出现气短。慢性咳嗽常为慢阻肺病的首发症状,咳嗽持续两个月以上,反复发作持续两年以上应该警惕。其次,任何形式的长期咳痰,都需要就医诊断,以明确是否为慢阻肺,尤其是有吸烟史的人群。
慢阻肺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吸烟、职业暴露、空气污染等。《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显示,吸烟是慢阻肺的最大风险因素,且发病风险与吸烟量、吸烟年限呈正相关。吸烟量越大,年限越长,越容易患慢阻肺。统计显示,约70%的慢阻肺由吸烟引起,且每四位持续吸烟者中至少有一位会成为慢阻肺患者。
远离慢阻肺,我们应该这样做:
1. 戒烟。研究显示,吸烟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3.2%,显著高于不吸烟人群的5.2%,如果及时戒烟,慢阻肺的发生率可以降低8~%-90%。
2. 减少污染暴露,减少和有害气体的接触。
3.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充足、均衡的营养,少食多餐。
4. 适量运动。规律的进行有氧运动训练,如步行、游泳、上下楼梯等,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改善有氧耐力水平。
5. 呼吸功能训练。改善呼吸模式,增强呼吸肌力量。
① 缩唇呼吸训练。鼻吸口呼,呼气时口唇呈吹口哨样,缓慢呼,呼吸比在1:(2-3),呼气流量自行调整,以使距离口唇30厘米处蜡烛火苗倾斜而不熄灭为宜。每天3次,每次~5-30分钟。
② 腹式呼吸训练。放松状态下做深呼吸,一手置于腹部,一手置于胸前。吸气时,最大限度地扩张腹部;呼气时,最大限度地收缩腹部,可用手辅助加压,尽可能地呼出更多气体。一般吸气2秒,呼气~4-6秒,每次0-15分钟,每次2-3次,逐渐增加。
6. 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压力,保持良好情绪。
7. 日常生活中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争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
8. 接种疫苗。慢阻肺患者和高危人群应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从而预防常见病原体感染来减少慢阻肺的急性发作。
康复医学科/邱学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