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头部--玉溪市人民医院
首页>>科室导航>>内科系统>>中医科>>健康宣教
汗出不止怎么办?中医调理可止汗!
发布时间:2024-10-08

出汗是一种生理现象,在气候炎热、穿衣过多、进食辛辣、体力劳动等情况下,出汗量增加,这些属正常现象。但病理性的出汗则对身体有害,“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容易耗气伤津,会出现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头晕、心慌、口干舌燥等表现。

中医认为,汗是体内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后,从玄府(汗孔)排出的液体。《素问·阴阳别论》言:“阳加于阴谓之汗。”若素体气虚,卫气不固,营阴外泄,动则汗出不止;气虚表弱,腠理疏松,易感外邪,容易感冒。汗证总的病机为阴阳失调,虚者根据证候的不同治以益气、补血、养阴、调和营卫,实证则清肝泄热、化湿和胃,虚实夹杂,则根据虚实的主次适当兼顾。气虚为主可服用玉屏风散或黄芪精,阴虚为主可服用六味地黄丸或知柏地黄丸。轻者可服用中成药治疗,重者建议中医辨证加减治疗。

以下为汗证的常见四个证型及治疗:

1、肺卫不固证:主要表现为汗出恶风,稍劳汗出尤甚,或表现半身、某一局部出汗,平素易于感冒,体倦乏力,周身酸楚,面色㿠白少华,苔薄白,脉细弱。以益气固表、调和营卫为治法,代表方为桂枝加黄芪汤或玉屏风散。

2、心血不足证:主要表现为自汗或盗汗,心悸少寐,神疲气短,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以养血补心为治法,代表方为归脾汤。

3、阴虚火旺证:主要表现为睡时汗出,醒后自止,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以滋阴降火为治法,代表方为知柏地黄汤。

4、邪热郁蒸证:主要表现为汗出而黏,汗液易使衣服黄染,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大便秘结,舌红,苔薄黄,脉弦数。以清肝泄热、化湿和营为治法,代表方为龙胆泻肝汤。

除内服中药治疗外,还可按揉人体特定的俞穴,调节机体的阴阳失衡。合谷穴和复溜穴是治疗汗出异常的常用对穴,出汗过多,可轻柔合谷,重按复溜穴,每次5分钟,每日1~2次。

合谷穴的位置:以一手的拇指指间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指间的指蹼缘上,拇指尖所指处,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本穴。

复溜穴的位置:足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直上量2横指(大拇指指间关节部位的横径为1寸),跟腱的前方。

中医科/杨娅青

编辑:王一婷
关闭
通用底部--玉溪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