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头部--玉溪市人民医院
首页>>患者服务>>科普园地
“腰痛”?警惕“布病”!
发布时间:2024-06-17

周师傅因腰腿痛长达2月余,5月中旬来玉溪市人民医院就诊,在疼痛科住院诊疗期间发现“腰椎炎性改变并椎旁脓肿形成,布鲁氏菌抗体凝集试验强阳性”,考虑“布病”转入疼痛科。经过几周的抗感染和对症治疗,患者康复出院。

何为“布病”?

“布病”是布鲁菌病的简称,由布鲁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长期发热、多汗、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点。

“布病”的传染源有哪些: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菌的宿主。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鹿、马、骆驼等。布鲁菌病首先在染菌动物间传播,造成带菌或发病,然后波及人类。

“布病”如何传播:经皮肤及黏膜接触传染,经消化道传染  食用含菌的乳类、水和食物而被感染,经呼吸道传染(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经呼吸道感染)。追问病史,周师傅回忆道:春节时曾宰杀羊肉,但未行保护性措施。

“布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该病有潜伏期,一般1-3周,平均2周,也可长至数月甚至1年以上(周师傅从接触羊到发病,大约有1月的潜伏期)。临床上可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病程6个月以内为急性感染,超过6个月则为慢性感染。

①急性感染:

多缓慢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多汗、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睾丸肿痛等。发热多为不规则热,仅5-20%出现典型波状热。波状热型特点为:发热2-3周后,间歇数天至2周,发热再起,反复多次,故本病又曾被称为“波状热”。多汗亦为本病突出的症状之一,常于夜间或凌晨热退时大汗淋漓。几乎全部病例都有乏力症状。肌肉和关节痛常较剧烈,为全身肌肉和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疼痛,也可表现为滑膜炎、腱鞘炎、关节周围炎。部分患者脊柱受累,腰椎为主,主要表现为腰痛。另外,布鲁菌病可累及泌尿生殖系统,男性表现为睾丸炎及附睾炎,女性可为卵巢炎。睾丸肿痛具特征性,占男性患者的20-40%,多为单侧。肝、脾、淋巴结肿大常见。其他尚可有头痛、神经痛、皮疹等。

②慢性感染:

可由急性期发展而来,也可无急性期病史而直接表现为慢。本病表现更是多种多样,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全身性非特异性症状,类似神经症和慢性疲劳综合征;另一类是器质性损害,其中以骨骼-肌肉系统最为常见,如大关节损害、肌腱挛缩等。神经系统病变也较常见,如周围神经炎、脑膜炎等。泌尿生殖系统病变也可见到,如睾丸炎、附睾炎、卵巢炎等。此外,布鲁菌病可以局限在几乎所有的器官,最常局限在骨、关节、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如脊柱炎、肝脓肿、脾脓肿、肺炎、肾小球肾炎、胸膜炎等均有报道,胸腔积液的改变类似结核性胸膜炎。

该病的预后如何?

该病一般预后良好,经规范治疗大部分可治愈,但部分患者因诊治不及时、不彻底会导致复发和慢性化。急性感染者经抗菌治疗后约10%患者出现复发,往往发生在初治结束后3-6个月,与细菌的耐药性、细菌在细胞内的定位及不规范治疗有关。慢性病例治疗较为复杂,部分患者治疗效果较差。少数病例可遗留骨和关节的器质性损害,使肢体活动受限。有的病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在死亡病例中,主要的致死病因是心内膜炎和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等。

该病如何预防?

对疫区的传染源进行检疫,治疗或捕杀病畜,加强畜产品的消毒和卫生监督,做好高危职业人群的劳动防护和菌苗接种。对流行区家畜普遍进行菌苗接种可防止本病流行。

感染性疾病科/赵旭凡

编辑:王一婷
关闭
通用底部--玉溪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