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头部--玉溪市人民医院
首页>>患者服务>>新技术新业务
玉医新技术:经小腿深静脉置管溶栓术成功开展
发布时间:2024-02-23

今年1月,患者李先生因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到玉溪市人民院就诊,收住肝胆胰-甲状腺-血管外科,经血管专家组讨论后制定诊疗方案,积极行经小腿深静脉置管溶栓治疗后康复。

最近,玉溪市人民医院肝胆胰-甲状腺-血管外科开展了经超声引导下行小腿深静脉(胫前、胫后或腓静脉)穿刺路径,虽然穿刺难度较大,但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成功率可达100%。

与腘股静脉穿刺治疗的患者术后不同,医生给患者完成小腿深静脉置管术后,患者在使用溶栓药物尿激酶微量泵持续泵入的过程中,就可以自如地下床活动,增加患者舒适度,提高住院体验感外,还达到增强溶栓效果的目的。

1

经同侧小腿深静脉置管溶栓术后下床活动

2

经腘、股静脉溶栓置管术后卧床休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临床上常见的血管疾病,是指血液在下肢静脉中发生凝结,从而导致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其中急性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acute proximal deep venous thrombosis,APDVT)症状更为明显,严重时可发生“股青肿”或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危及肢体甚至生命。抗凝是DVT的治疗基础,但仅仅通过抗凝来使血管完全再次通畅的难度较大,静脉功能不全可能会导致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syndrome,PTS),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经溶栓导管直接灌注溶栓治疗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已逐渐成为DVT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常见的穿刺插管部位主要有患侧腘静脉、患侧股静脉、健侧股静脉、右或左颈内静脉、足背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小腿深静脉,而以同侧腘静脉穿刺为最常见。不同的穿刺部位,血管腔内静脉介入治疗术后除执行常规的护理常规以外,其术后活动护理有所不同。

经腘、股静脉穿刺者,患者回病房后,首先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留置溶栓导管/鞘管患者宜取仰卧位或低半坡卧位,避免端坐位,防止管道打折或穿刺部位渗血;卧床期间继续抬高患肢,高于心脏20cm~30cm;协助患者定时轴线翻身,防止下肢屈曲引起管道移位、滑脱;卧床期间护士会指导患者床上进行踝泵、肌泵运动,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患者需要患肢制动并卧床休息直至导管拔除6—12小时后方可下床活动,大多数患者由于卧床时间长,在治疗期间情绪会比较烦躁,就医体验感也比较差。

玉溪市人民医院肝胆胰-甲状腺-血管外科改变了穿刺置管的路径后,病人术后就能下床活动,就医体验感佳,舒适度高,溶栓效果好。

专家推荐

3

李兴东  主任医师

门诊时间:每周三全天

门诊地点:1号楼4楼15区18诊室

4

刘明辉  副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每周四上午

门诊地点:1号楼4楼15区18诊室

5

李世杰  副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每周四下午

门诊地点:1号楼4楼15区18诊室

6

余代波  主治医师

肝胆胰-甲状腺-血管外科/刘明辉 郑晓玲


编辑:王一婷
关闭
通用底部--玉溪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