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缺血性脑血管病越来越多,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而严重危書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只有早期恢复、重建脑血流,才能挽救濒死的脑组织,缩小梗死面积。
一、血管内动脉溶栓术:血管内溶栓包括区域性动脉内溶栓、早期超选择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区域性动脉内溶栓是用导管把溶栓剂注入病变所在的大血管内,所用浴栓剂剂量小、副作用小,探作简单易行,适用于颅内大血管栓塞和血栓形成,如頸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内。早期超选择动脉内按触性溶栓即常规DsA明确血管闭塞部位后,用多侧孔的微导管选择性进入动脉栓塞处,在栓子前、后及栓子内直接注入溶栓剂,适用于颈内动脉以上的各分支大小血管的闭塞和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由于严格掌握指征,应用尿激酸经血管内动脉溶栓术超早期治疗急性脑梗塞者取得显著的疗效,不少病人在治疗后出现 “戏剧性变化”,肢体语言功能恢复正常。现该技术己成熟,成为超早期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主要手段。
二、动脉血管成形术:针对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狭窄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和血管内支架植入成形术己经成为治疗颈动脉狹窄及椎基底动脉狭窄十分重要的手段,且以安全性高、适应症广、并发症少等优越性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中显示出生机,疗效极佳,且术后残余狭窄少,并可防止血管弹性回缩、血管痉挛的发生和动脉夹层形成。对于反复短暂性脑鋏血发作或者反复发生脑梗塞特别是在 CT 或MRI 检查中发现在大脑半球所谓分水岭区出现生发梗塞灶的病人要注意进行脑血管和颈部动脉的超声检查或者CTA、MRA 检查进行筛查,因为此类病人动豚狄窄率非常高,如果发现狭定,应该尽量行脑血管造影进行进一步确诊,并扩张血管、支架成形,避免出现脑梗塞。
三、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出血性脑血管病范畴,主要原因是颜内动脉瘤破裂,约占60%以上,首次出血后的幸存者,如果没有及时正确处理,3周内将有33%-40%的病人会发生再次出血,再出血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高达80%。除非病人处于濒死状态,目前均倾向于早期行脑血管,早诊断、早期治疗。血管栓塞术主要应用于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人治疗,最初主要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栓塞治疗,其后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探索,适用范围日渐扩大。如对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Galen 静脉动脉瘤样畸形的栓塞、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栓塞、头颈部高血运肿癌的栓塞以及顾固性鼻出血的栓塞治疗等。临床实践证明血管栓塞术使以往许多认为难治或不治之症变得容易和可治。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全新的栓塞材料的不断问世,更使得这项技木的安全性更高、并发症更小。
介入医学科/刘靖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