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由肝实质细胞(即肝细胞)和非实质细胞构成。肝非实质细胞包括:如肝巨噬细胞(即库普弗细胞)、肝星形细胞、肝脏相关淋巴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等。肝脏承担着消化、代谢、解毒、分泌及免疫等多种生理功能。特别是胃肠道吸收的物质,几乎全部经肝脏处理后进入血液循环。
各种致肝损伤因素损害肝细胞,使其各种功能严重障碍,机体出现黄疸、出血、感染、肾功能障碍及肝性脑病等临床综合征,称为肝功能不全,晚期肝功能不全一般称为肝功能衰竭,后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
肝功能不全的常见病因:
(一)生物性因素
多种病毒可导致病毒性肝炎,其中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乙型肝炎发病率高、危害大。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与感染病毒的量、毒力以及感染途径有关,也与机体的状态(即免疫反应)等密切相关。
除肝炎病毒外,某些细菌、阿米巴滋养体可引起肝脓肿;某些寄生虫病如肝吸虫病、血吸虫病可累及肝脏,造成肝损害。
(二)药物及肝毒性物质
有些工业毒物和药物可引起肝损伤。进入体内的药物或毒物,一般经肝代谢或解毒,主要通过与肝细胞内的P450酶系统及一些基团如葡萄糖醛酸等结合而被解毒。如果毒物过量或解毒功能失效,药物或毒物可与蛋白质等结合,通过脂质过氧化等方式损伤蛋白质,导致肝细胞受损、死亡。
酒精的代谢与分解主要在肝脏进行,酒精可直接或经其代谢产物乙醛损伤肝脏。
随食物摄入的黄曲霉素、亚硝酸盐和毒蕈(如野生菌)等也可促进肝病的发生发展。
(三)免疫性因素
免疫反应有利于杀灭病毒,但也可攻击感染病毒的肝细胞,使肝细胞受损。如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四)营养性因素
单纯营养缺乏导致的肝病罕见,但营养缺乏可促进肝病的发生、发展。如饥饿时,肝糖原、谷胱甘肽等减少,可降低肝脏解毒功能。
(五)遗传性因素
遗传性肝病少见,但多种肝病的发生、发展却与遗传因素有关。某些遗传性代谢缺陷及分子病可导致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如肝豆状核变性时,过量铜在肝脏沉积,可致肝硬化。
感染性疾病科/赵旭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