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头部--玉溪市人民医院
首页>>科室导航>>内科系统>>心内科>>业务特色
玉医心内科两项新技术开展造福心内患者
发布时间:2021-09-17

ICM LINQ植入技术:心电“小侦探”,持续的监测心脏活动

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器(ICM, Insertable Cardiac Monitoring)是一种植入体内的长时间心电图监测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长期、持续的监测心脏活动。目前,一种最先进的植入式ICM LINQ技术,在玉溪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顺利开展。这种植入式ICM LINQ技术,只要通过简单皮下注射即可植入,可以持续监测心电事件长达三年。

1

为患者植入ICM

据了解,目前晕厥、阵发心悸、隐源性卒中,无症状房颤等发病率高,危害大,诊断困难,45%-80%的不明原因晕厥可能都是心脏疾病原因。这类高危的人群如果植入ICM后,医生就可以通过这种7x24小时全天候的监控仪,在第一时间通过程控查看存储的心电图,监测到心脏的异常,了解患者的心跳是否过慢、过快或不规律,大大增加了疾病的诊断率,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

早在2009年,玉溪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曾为一位患者植入ICM,这是云南省内的先例。患者植入ICM后,晕厥发作时监测仪证实诊断晕厥为非心源性晕厥,进行了相关基础病治疗及健康宣教,随访至今未再发作晕厥。但由于之前的ICM体积较大、价格昂贵、电池电量相对较短等原因没有被普遍接受和应用推广。

而现阶段最先进的ICM LINQ,只需要通过简单皮下注射即可植入;它的体积仅有1.2立方厘米,约为7号电池的1/3左右,重量仅2.5克,可以持续监测心电事件长达三年。同时,植入术操作也非常简单,左胸前局麻后,通过特殊的注射器,ICM LINQ被推入患者的皮下,前后不到30分钟。术后测试参数良好,患者当天即可出院。

2

玉溪市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心内专家 郝应禄教授为患者植入ICM

今年9月,在经过上级先进医院的技术培训指导后,心内科团队在郝应禄教授带领下,首次独立免费为3名患者成功植入新型ICM LINQ。其中一名患者为反复黑蒙晕厥、两位患者为房颤消融术后监测。

3

程控参数

ICM技术对比起传统的检查方式,它既解决了一次性普通心电图难以有效捕捉准确数据的问题,又避免了动态心电监测受制环境的干扰,为诊治反复晕厥患者提供了一项新的有效诊断手段,有利于为下一步治疗提供更精准的方案。如有需要可到玉溪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咨询。(心内科/李燕萍


治疗晕厥新技术:迷走神经节消融

9月9日,首例“心脏迷走神经节消融术”在玉溪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顺利完成,这项技术的开展和运用,将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源性晕厥患者带来福音。

这次接受手术的患者是一位45岁中年女性,近3月来反复感阵发性头晕、黑矇,偶有短暂意识丧失,入院进行相关检查后,初步诊断考虑: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血管抑制型晕厥。

按照常规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往往需要安装心脏永久起搏器,但这位患者是家中主要的劳动力,担心安装心脏起搏器影响干农活,因此对起搏器比较抵触。心内科对患者实际病情几经研讨。决定为该患者实施“心脏迷走神经节消融术”。

据了解,迷走神经就像心脏的“刹车”,在心脏相应位置分布着迷走神经节。心脏这辆小“汽车”刹车过紧时让心跳减慢,血压下降,让心脏怠速工作,得到休息和调整。但是,当心脏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抑制心脏跳动,外周血管扩张导致血压降低,使脑灌注不足,就会导致一过性意识丧失,这就是血管迷走性晕厥。心脏迷走神经节消融术就似“松一松汽车刹车”,让心脏交感神经占相对优势,给心脏“加加油”。

该患者就为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引起的“功能性窦房结功能障碍、迷走神经反射性晕厥”,行“迷走神经节消融”后,手术即刻显示了良好的效果,窦房结恢复时间从术前的3695ms恢复为1536ms,解决患者问题。

4.jpg

术前窦房结恢复时间

5.jpg

术后窦房结恢复时间

随后,心内科还免费为病人植入“植入式心电事件检测器”,进一步监测患者心律失常事件,为术后随访提供帮助,切实解决患者问题。

心内科/王鹏宇 杨明

编辑:王一婷
关闭
通用底部--玉溪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