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8日,玉溪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功经支气管镜下为一例严重良性气道狭窄、术后呼吸困难患者进行治疗。该技术是在电子支气管镜的引导下,对良性气道狭窄部位进行高频电切、球囊扩张、冷冻等介入治疗,主要为改善患者的气道狭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患者为一名51岁的女性,曾经患气管结核但未规范治疗,因此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有2年余。此病征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让患者在轻微活动后,就会感呼吸困难、喘憋。经CT检查,发现患者气管下段严重狭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使用支气管镜再次检查时,发现患者声门6cm处气管严重狭窄环,所剩通气直径仅约3mm,气管镜无法通过。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华带领团队,在支气管镜下通过高频电刀切开狭窄环,球囊扩张狭窄部位,再用冷冻治疗处理局部疤痕组织,使得术后狭窄部位的气管直径从约3mm扩张到8mm。患者经治疗后,吸气性呼吸困难立即改善,喘憋消失。患者及家属对此次治疗赞叹不已,直呼“太好啦,呼吸轻松啦,一点都不喘啦!”并写来感谢信以再次表达感激之情。
治疗前的气道
治疗后的气道
据悉,良性中心气道狭窄是指气管、左右主支气管及右中间段支气管因各类良性病变引起的气道狭窄,可导致患者在临床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早期症状较轻时常被忽视,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往往气道狭窄已经很重,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风险和困难。以往对于良性气道狭窄的治疗多为外科切除和手术重建,但外科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加上部分患者病变部位解剖学的限制(如病变区域过长)或基础情况差等原因,使得外科手术的适应症非常有限,并且术后存在吻合口瘢痕形成导致再狭窄等问题。随着球囊扩张、高频电刀、激光、冷冻、气道支架等技术的发展,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已逐渐成为处理良性气道狭窄的最主要手段。
此次经支气管镜下良性气道狭窄的一系列介入治疗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呼吸介入领域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周云春 张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