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IBD)为累及回肠、直肠、结肠的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腹泻、腹痛,甚至可有血便。本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连续性炎症,疾病通常先累及直肠,逐渐向全结肠蔓延,克罗恩病可累及全消化道,为非连续性全层炎症,最常累及部位为末端回肠、结肠和肛周。一般起病缓慢,少数急骤。病情轻重不一。易反复发作,发作诱因有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调、继发感染等。炎症性肠病目前在医学上还没有根治办法,被称为不是癌症的“癌症”,患者需要终身服药。
每年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几十个国家每年都积极开展相关医生和患者活动。为了更好地使IBD患者了解炎症性肠病治疗和健康知识,帮助IBD患者战胜疾病,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炎症性肠病,普及临床规范诊疗、开展IBD患者科普教育,2019年5月19日,我院消化内科举办世界炎症性肠病日“与炎症性肠病和平共处”公益活动,消化科作为分会场,通过IBD专家视频授课的方式,对IBD患者开展健康咨询、医患互动等一系列活动,提高全社会对IBD疾病的关注和防控措施,帮助患者实现慢病自我管理,树立坚持治疗的信心。
本次视频会议由我院消化内科主任范洪波主持观看,由李玥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梁洁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曹倩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作《老年IBD的特点与对策》、《轻中度IBD治疗与重度IBD治疗有何区别》、《IBD患者的膳食问题》专题讲座。专家提醒,慢性腹泻症状与肠道疾病十分相似,许多患者被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或慢性细菌性痢疾,而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生活中,经常熬夜、长期疲劳、西方化的饮食、吸烟、冰箱普及使用、精细饮食、经常喝可乐、吃巧克力等生活细节,都是可能诱发炎症性肠病的主要原因。炎症性肠病高发于青壮年时期,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炎症性肠病患者30年后发展为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到18%。同时,由于炎症性肠病遗传性强,若有亲属是该病患者,其直系亲属也应进行相关检查。
专题讲座结束后,我科医生对专家进行了提问,对参加会议的患者进行了义诊、咨询答疑、健康指导等,活动内容丰富,收获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此次视频会提高广大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坚持治疗的意识,最终改善生活质量。提醒市民,只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用药,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开展协作研究,规范治疗,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消化内科 盛师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