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特小组是一项聚焦于职业化医患关系的工作方式,小组工作着眼于促进医生和护士对医护患关系全面深刻的认识,并使医生的行医风格、护士的护理模式向更优方向转变。从20世纪50年代巴林特医生在英国伦敦首先提出这一工作方法以来,至今已逐渐成为欧美国家医学教育及培训的必修课程。
为了提升玉医医护人员的服务能力,促进医生护士对患者的理解和关爱,以及医生护士得到有效的帮助与支持,经过前期充分的筹划、宣传和招募等工作后,玉医巴林特小组第3期于3月13日在综合楼十二楼如期举行,共有11名医护人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在轻松、有序、开放的氛围中进行。首先由带领组长施秀英老师用提问的方式简要地重温了巴林特小组的意义,以及在开展巴林特小组的意义、目的、流程、参加巴林特小组成员需要遵守的约定。
在对巴林特小组相关内容讲解学习后,为了进一步提升小组成员对情绪的感知能力,施老师带领组员做了一个感知情绪的小游戏,并从组员的亲身经历中选出一个案例供大家讨论,希望通过巴林特小组活动来探寻其中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通过案例呈现、提问、感受、角色扮演和“雕塑”等环节,组长带领组员们从患儿的家属、当事护士、值班医生等不同角色进行体验,站在别人的角度来审视当时的事件就会发现,经历此事件的每一个人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思考和表达,所表达出来的情绪及行为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让事件不断升级,以致于对解决事件没有带来很好的效果。
关注患者、令患者信任、理解患者、给患者有用的信息和帮助,这是患者及家属对医生护士的期待,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是医生护士对患者及家属的期待。这样才能更好地搭建理想的医患关系:使患者获益,使医生护士的诊治更轻松,使医生护士的才能可以作用于患者,对病程产生正面的影响。
巴林特小组在我院开展至今,已取得十分良好的效果,今后,我院将继续定期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不断减轻医护人员的负面情绪、激发积极心态、轻松投入工作,更好地关爱患者,使医务工作的开展在相互信任的医疗环境中越来越好。
(临床心理科/施秀英 肾内科/常国旭 护理部/段玉梅)